古今关于茶的比喻可装几箩筐。多是实在的比喻,比如说茶像花朵,像雀舌,像葱花,像仕女的香唇,像团团的扇子,像习飞的雏鸟,像亭亭的绣花针。也有玄乎些的,说茶像人生,像命运。但这些五花八门的比喻,我以为都不如苏东坡的“从来佳茗似佳人”。
古人远比今人风雅,也远比目下以指点幸福(快乐)真谛为大任的时文作者更懂得生活。话说宋哲宗元佑五年春,福建壑源山上的茶出来了,其时在闽任转运判官的曹辅给他的老朋友苏东坡寄了些,并依当时文人交往的惯例附了一首七律。酷爱喝茶的苏东坡品尝佳茗后诗兴顿生,作《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》一首予以答谢。其诗云:“仙山灵雨行云湿,洗遍香肌粉未匀。明日来投玉川子,清风吹破武陵春。要知玉雪心肠好,不是膏油首面新。戏作小诗君莫笑,从来佳茗似佳人。”好一个“从来佳茗似佳人”,苏学士端的是锦心绣口。从此,历代茶人,无论是种茶的、制茶的、鬻茶的还是喝茶的,也无论是真风流还是假风雅,莫不争相传诵。此诗字浅而意长,即使是不知“武陵春”何意的山野村夫,也必然会意佳茗与佳人的妙处。
苏东坡名气大,因为这首和诗,曹辅的名字也为天下茶人所共知。不过,说曹辅沾了苏东坡的光是真,但如果说是苏东坡使他成名就错了。曹辅本来就是史上有名的谏臣,曾就宋徽宗不理国政经常微服出行游乐一事,以小小的秘书省正字(专事校订朝廷藏书的小官)的身份多次上书切谏,并因此得罪徽宗及权臣王黼等人,被徽宗下诏遣送郴州接受编管。当然,他的名是政声,其诗名毕竟与苏东坡差远了,所以他的原诗大概除了专门家,一般人不得其详。我曾翻了很多典籍,也未能找到。原诗散佚,和诗却星汉灿烂,如今但凡在与茶挨点儿边的地方,像茶诗辞书、茶厂厂房、茶庄门脸,乃至茶叶包装盒和茶杯上,都能兜头遇见。佳茗与佳人之喻流传之广,可见一斑。
16岁那年,我偶然从古籍中捡到这首诗,便从此认定古今所有关于茶的比喻,都不过是一堆庸脂俗粉。当时年少,只知比喻好,究竟好在哪里,心里还是糊涂。后来读张潮的《幽梦影》,得“所谓美人者,以花为貌,以鸟为声,以月为神,以柳为态,以玉为骨,以冰雪为肤,以秋水为姿,以诗词为心”,这才嚼出了点滋味。再后来,在屈原的《楚辞》里遇“惟佳人之永都兮,更统世而自贶”,又明白佳人其实不仅指代美人,还能指代君子贤良。于是更坚信,东坡之后,再无关于茶的好比喻了。
曾屡次跟旅行社游山玩水,每个景区走马观花一遭,导游的如花笑面必翻作露骨的钱脸,必软硬兼施逼着游客去购物。去景区购物,颇有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的悲壮,可人身受到挟持,又不得不送上门挨宰。但如果导游说“下一站,去某某茶庄看茶”,我则满心欢喜。因为经验告诉我,茶庄多有比较地道的茶艺表演,并且大约是受茶的儒雅所熏陶,茶庄里面的铜臭味一般不是很浓。
犹记大前年去黄山,傍晚随导游去山麓一家茶庄,不仅喝到了免费而纯正的黄山毛峰,还欣赏了一出颇有品味的茶艺表演。几位娴静温润的翠袖美女,一主泡,一辅助,一献茶、一主讲,一操琴,一吹笛,一弄筝,茶香氛氲里,美女倩影中,我对“从来佳茗似佳人”的理解似乎更真切了。那一刻,心恍然,不知茶似美女,还是美女似茶,浑然已忘身在是非地。